• 2009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失当

      2009(2):5-11.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失当是造成本次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论文总结了金融衍生产品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对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定价失当的原因,以及如何认识金融数学的发展和应用。

    • 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特征及经济后果研究

      2009(2):12-17,66.

      摘要 (6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社会审计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柔性理论、系统论和整合理论与方法,界定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的内涵;论述了社会审计柔性特征;分析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的经济后果——社会审计系统柔性效应。旨在丰富和拓展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理论,为强化审计监管及其有效应对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依赖和治理模式。

    • 实现供货能力承诺的企业高级计划系统研究

      2009(2):18-22.

      摘要 (71)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制造企业而言,在争取尽可能多的订单的同时,要实现供货能力承诺就得采用ERP进行全面管理。在ERP的诸多模块中,生产计划系统处于核心地位。增强和优化ERP的生产计划有利于企业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供货能力承诺的关键是企业要具备强大的生产计划系统,而ERP的核心逻辑是基于无限能力假设和固定提前期,缺乏优化功能。论文提出了一个实现供货能力承诺的企业高级生产计划优化模型,给出求解该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并通过在某公司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应用评价

      2009(2):23-27.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物期权方法将项目投资中的管理柔性视作期权(选择权)进行分析,比传统的净现值法更适合用来分析不确定环境下的项目投资决策问题。论文分析了传统净现值法的缺陷及实物期权法对其的改进,以及项目投资中实物期权的类型,构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并对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 逆选择、道德风险与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创新

      2009(2):28-33.

      摘要 (179)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保险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相互制保险可产生一种信息充分共享的机制,拓展信息来原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丰富组织内控信息,从而优化信息的分配。而银行类金融机构与相互制农业保险组织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信息,提高农业保险信息利用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以相互制保险为基础的"银保合作"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创新的理想选择,是农业保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

    •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影响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1994~2008

      2009(2):34-38.

      摘要 (80) HTML (0)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理论上讲,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等途径影响货币需求。论文构建了一个包括股票市场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并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和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股票市场不断深化和广化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应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西藏跨越式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2009(2):39-44.

      摘要 (173)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就是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会产生扩散作用,其优势辐射到其产业链上相关的产业中去,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科学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对西藏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主导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确定其选择的指标体系,对西藏跨越式发展中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 从传统法律的中立价值到价值中立的法律传统

      2009(2):45-50.

      摘要 (138)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文明传统从边陲向中央世界的迈进过程中,中国法律界的主要任务,是重新把握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及其法律道路问题。但是,在一个已经瓦解了神圣性的传统价值中,问题不在于功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短视,而在于忽略了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中最为深层的东西。因是之故,有必要将中国法律理论的研究放到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放到大的法律发展史的框架中来研究,有必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在精神来研究,要从这些根本中提炼出更为根本的东西,用来构建中国本身的法律发展理论。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社会的发展确实也需要这样一种具有相当阐释力的传统理论作为思想运动之基础。准此而言,如果我们尚有能力通过技术化的细节处理来完整的表现思想史的体系以及精微之处,并由此形成一种思想史研究的风格,则不啻是一种伟大的贡献。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或者范式来直入传统之门径。

    • "行政法上金钱给付义务"纠纷的裁决机制

      2009(2):51-55.

      摘要 (112)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政法上金钱给付义务"包括公民所负的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和政府所负的行政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两类。在这些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中,与相对人权益保护紧密相关的三个关键性制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一是积极扩展公民法律上请求权的范围;二是完善各类救济制度中的裁判机制和强制措施,比如行政给付诉讼中的权利保障措施和判决类型;三是改进各类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制度,比如行政赔偿金的强制执行。

    •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利用法

      2009(2):56-60.

      摘要 (117)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1世纪地下空间利用与"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相遇。地下空间利用法有利于保障地下空间利用的权利,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谐;有利于确保地下空间利用有序、高效且可持续,提升"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我们需要从基本框架、主要内容等方面思考地下空间利用法的建构。

    • 论量刑情节的根据

      2009(2):61-66.

      摘要 (99)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量刑情节是刑法中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必须首先研究其存在的根据。量刑情节的根据可以从法学理论、立法和刑罚实现三个层面探寻。法学理论中,法的价值都包含着公正性和人道性两个最基本的理念。由于量刑情节直接影响到量刑的轻重,从而对公民的人身、财产进行剥夺和限制,因此在刑罚裁量过程中必须遵守"公正"这一法的基本价值,尊重犯罪人的基本人权。从法律层面对犯罪人施以刑罚的标准上,应当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原则"的有效统一。从刑罚实现的角度分析,刑法的效力向刑法的实效转化的程度,由刑法规定的合理性决定,量刑情节的存在体现了刑罚规定的效力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 论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制度建设

      2009(2):67-70.

      摘要 (161)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信用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予以高度注意防范的风险,而集团客户鉴于其规模大、业务量多的特殊性,使得银行对其信用风险的管理必须更加谨慎和到位。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又有来自外部的诸多因素,要更好地防范其信用风险,就应加强对授信额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部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 “贸易与人权”认识误区的法哲学思考与实证分析

      2009(2):71-74.

      摘要 (5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贸易与人权"的问题上,人们常常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与发展尖锐对立,其人权状况恶化;发达国家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推进发展中国家人权和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正义之举"。从法哲学的视角,分析"贸易与人权"认识误区的形成因素和本质尤为必要,而且以中国和美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更有利于解读真相和厘清"贸易与人权"的关系,改变发展中国家被"误读"的局面。

    • 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2009(2):75-79.

      摘要 (561)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个阶段。新中国六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主要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主要的现实启示有: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必须注重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 《管子》名学思想新议——从语词符号角度

      2009(2):80-83.

      摘要 (109)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管子》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事物的名称符号。在《管子》中包含了较丰富的语词符号思想,它具体探讨了"名"的生成及其作用、语词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以及规范这种关系的意义等问题。《管子》的语词符号思想,对于当今的符号学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 自主性:一个概念的哲学考察

      2009(2):84-88.

      摘要 (164)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里斯多德、康德、马克思等人的自主性思想为我们树立科学的自主性观念奠定了基础。自主性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承认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与依赖、客体对主体的制约的前提下,人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体特性之一。自主性的获得并不是在抽象意义上的观念性的显现,而是有着现实的社会历史基础。

    •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初论

      2009(2):89-94.

      摘要 (167) HTML (0)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李大钊终身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自觉从"民族复兴"理念出发探索国家出路而有卓越思想的先驱者。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视野广阔,内涵丰富,认识深刻,特色鲜明。本文主要论述了他的"第三新文明"说、"崇今"说和"中心势力"论。

    • 诗体三题

      2009(2):95-98.

      摘要 (11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唐代的诗歌体裁种类繁多,旧有的认识还很有限,有些存在错误。本文对此考察了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长句",即唐人主要用于称呼七言律诗的术语;二是七言排律在唐代的创作情况,得出并非"很少见",而是很常见而且很有特点的结论;三是对中唐的杂言诗多方面考索,得出张志和《渔歌子》不是一首词,而是一首杂言诗的结论。

    • 《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

      2009(2):99-103.

      摘要 (131)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心雕龙》文言韵语兼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双层功用,颇具审美与认知双重价值,《文心雕龙》有可能、有必要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将《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宜以《文心雕龙》复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语法、修辞、逻辑的有机结合作为新的研究视角。

    • 温情与荒凉共存——《呼兰河传》中叙事者的自我分裂

      2009(2):104-106.

      摘要 (122)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的创作感觉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她通过这种转变传达出了自我分裂所导致的那种极不确定的历史情绪的存在。

    • 从关联理论看话语语境对词项语义认知的效应

      2009(2):107-111.

      摘要 (183)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项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前者指词的字面意义;后者超乎字面意义,需要听者去领悟。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修养、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及使用的语体(或变体)等不同,都会使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离或误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随时准确把握话语语境的变迁。文章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1.语境分类与功能的利用;2.语境信息与语义认知;3.信息传递技巧与隐性意义的结缘。

    • 从霍译《红楼梦》解构译者的"他我"

      2009(2):112-114.

      摘要 (71)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产生一点启示,促进中西文化良性互动。

    • 失落与补偿——论汉诗英译中意象的隐喻重构

      2009(2):115-118.

      摘要 (64)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换言之,诗歌必须通过隐喻性的意象才能证明自身的存在,而由于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语际转换时意象隐喻意义的失落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在对其进行隐喻重构时可以而且必须发挥创造性,采用补偿法以期将意象隐喻意义的亏损减至最小。

    • 语法化中语义主观化探析

      2009(2):119-121.

      摘要 (151)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语法化中语义主观化的探析,认为主观化与语法化密切相关,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和语义特征。语义主观化表现在意义从外在的描写转移到内在的评估、扩展到语篇和元语言用法以及说话人的判断内容不断介入。指出意义主观化现象的出现是人类认知和语言使用交际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知和语用推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直面社会不断创新——读《转型时期农民公平问题研究》有感

      2009(2):122-124.

      摘要 (37)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承蒙傅如良教授抬爱,将其<转型时期农民公平问题研究>一书赠我.由于他所讨论的问题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故此我二天之内便读完了这本20余万字的著述.

    • 探索循环经济应用指标体系的新成果——兼评杨华峰教授《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

      2009(2):125-125.

      摘要 (116) HTML (0)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循环经济并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或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从思想到行为,从个体到群体,从生产到生活,从经济到政治,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文化,从社会到自然等各个方面.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方法、制度、文化等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 精耕细作,新见迭出——评谌东飚新著《颜延之研究》

      2009(2):126-128.

      摘要 (126)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谌东飚是新时期以来学界最早研究颜延之的学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发表一系列关于颜延之和刘宋诗坛的学术论文.

    • 稿约

      2009(2):F0003-F0003.

      摘要 (30)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季刊,反映校内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