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度探究 ———读《逻辑、方法与创新》

      2021, 36(2).

      摘要 (66) HTML (0) PDF 1.75 M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逻辑学研究的是思维规律和推理的有效性。注重逻辑的思考方式将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指 导,重视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有助于人们从已知正确地通达未知,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形式逻辑、辩证 逻辑、科学逻辑从各自视角出发对思维规律、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为人类的科学活动与日常生活提供了有 益的指引。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逻辑、方法与创新》一书,收录了张巨青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到 90年代的34篇文章,凝聚着先生四十余年逻辑生涯中的一系列思考和创见。

    • 脑机接口技术及其人文风险

      2021, 36(2):1-7.

      摘要 (60) HTML (0) PDF 966.22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机接口技术是用计算机、电极、芯片等外部装置设备代替神经、肌肉等常规中介来实现大脑与外 界信息交互的新型控制技术。若广泛应用于人类,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对用户个人而言,可能造成身 体安全隐患,产生情感心理问题,致其自主性被削弱、创造力逐渐消蚀等风险;对群体或社会而言,可能加 剧社会不公,动摇或分化既有的治理权力,出现失业群体“极化”现象,致使犯罪事件和公共安全危害增 多、战争概率上升等风险。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对脑机接口技术风险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探讨应对与治 理之策,引导脑机接口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 技术史视域下人的“赛博格化”研究

      2021, 36(2):8-15.

      摘要 (65) HTML (0) PDF 1.22 M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哈拉维为代表的文化批评学者重视作为一种政治身份的赛博格,但却缺乏技术史的视域,忽视了 作为技术化身体的赛博格。事实上,技术史就是人类史,人类拥有自然与技术的双重起源,始终与技术共 同进化。与此同时,诸多的技术并非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组成了统一的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与社 会系统总是相互作用,最终趋向平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系统虽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系统,但是并未 质疑自然人类身体的合理性。在正在形成的超级工业系统中,数字化的世界图景取得了支配性地位,自 然人类身体因为其无法彻底地可计算与可控制,反而成为了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为了实现新 的平衡,人类不得不用技术改造原初的身体。人的赛博格化的过程,也是自然人类向技术人类的命运性 过渡。

    • 疫情中阴谋论的科学认识与治理

      2021, 36(2):16-22.

      摘要 (118) HTML (0) PDF 1.32 M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 COVID-19疫情期间,阴谋论的盛行阻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疫情期间阴谋论普遍流 行,其产生原因可以从认知偏见、社会环境影响、疾病的隐喻特征等来解释。疫情中的阴谋论可能会导致 对社会部分群体的污名化攻击、妨碍有效医疗手段的实施、将社会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使社会蒙受损 失等。为科学治理疫情中的阴谋论,需要注意对疫情中科学信息的获取,对民众科学思维进行治理,消除 可能产生阴谋论的社会环境因素,并剥离疾病的隐喻特征。

    • 理性与直觉的交锋 ———爱因斯坦与柏格森的“时间之争”

      2021, 36(2):23-31.

      摘要 (154) HTML (0) PDF 1.49 M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时间的理解方面,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存在本质分歧。分歧主要体现为:柏格森认为存在基于直 觉的哲学时间,爱因斯坦则认为并不存在此种时间。以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在巴黎做学术报告为契 机,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展开了影响深远的“时间之争”。这场争论在柏格森方面吸引了包括梅洛-庞蒂和 德勒兹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在爱因斯坦方面吸引了包括卡西尔和罗素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双方围绕 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延续、深化了这次争论。进一步来看,“时间之争”引发的问题中最为根本的乃是现代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时间之争”不仅是哲学与物理学的时间观之争,也是理性与直觉这两种根 本的认知方式之争,甚至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争。

    •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目标区间考察

      2021, 36(2):37-51.

      摘要 (21) HTML (0) PDF 1.93 M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长期巨额贸易逆差调整广受关注,此问题涉及到调整目标和调整成效的 讨论。美国贸易逆差调整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把控国际贸易秩序的话语权;二是推进再工业 化,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三是保持经济相对稳定增长、相对充分的就业与低通胀;四是继续维 持美元霸权地位。金融危机后的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及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使得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幅度 缩小,目标逐步趋近,预计以美国贸易逆差占 GDP的比重来衡量的调整目标将在一定区间内继续波动,但 较21世纪以来的近二十年收窄。而 COVID-19疫情的冲击将使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目标开始偏向经济复 苏与经济增长。

    • CFO 财务决策效能影响企业绩效: 背景特征还是效率导向

      2021, 36(2):52-67.

      摘要 (67) HTML (0) PDF 1.95 M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我国2012-2018年沪深 A 股164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 CFO 财务决策效能指数,实证检验了 CFO 财务决策效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并从是否兼任内部董事分组 检验 CFO 财务决策效能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发现:CFO 的财务决策效能越高越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 并且其现实效能对企业绩效影响程度大于基础效能影响程度;兼任内部董事的 CFO 更能提升企业绩效; 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上述结论亦成立。

    • 母国区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1, 36(2):68-83.

      摘要 (30) HTML (0) PDF 2.32 M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对过去近十五年发表的42篇期刊论文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批判性研究,评估了母国区域导向 的定义、测量、前因、绩效结果等。通过对文献内容的系统分析,总结了现有母国区域导向的研究现状,发 现了理论与实证结果不一致及缺乏中介因素研究等知识缺口,这阻碍了母国区域导向研究的进一步发 展。因此,鉴于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发展,本研究提出了一些研究方向,以期对该 领域研究有所帮助。

    • 习近平关于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重要论述探析 ———基于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三次重要讲话的思考

      2021, 36(2):84-90.

      摘要 (20) HTML (0) PDF 1.72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准确研判培养造就大批优 秀科技人才的国内外态势,抓住统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握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的根本性问题,并针对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地位及如何培养的明确要求等主题展开了 系统阐述,这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科技强国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

      2021, 36(2):91-96.

      摘要 (55) HTML (0) PDF 1.73 M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机构优化、集成创新、跨界融合等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经验及创新性做 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文章立足“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价值构建,从多层面进 行思考。在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上,文章认为既要构建圈层,又要重构场景;既要技术驱动,又要创新话 语;既要动态管理,又要有机制和政策保障,从而多维度、多角度联动构建,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 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公共治理:前沿与展望

      2021, 36(2):97-101.

      摘要 (18) HTML (0) PDF 1.70 M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现实中的治理情境来看,政府主导的治理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治理在传统的行政 管理基础上,更加强调公共领域的互动、政府对民众的回应与责任;精准扶贫政策细化的具体解决方案, 是社会治理在扶贫领域的具体实践;网络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公共治理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党和政 府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实践下,环境治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所突破。公共治理未来展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治理不断创新,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

    • 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乡村生态博物馆营建策略 ———以黄山市休宁县木梨硔村为例

      2021, 36(2):102-109.

      摘要 (132) HTML (0) PDF 2.24 M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引入“生态博物馆”保护更新理念,以黄山市休宁县木梨硔山地传统村落为例,从地理特征、村 落各层级空间、原生态资源、山村旅游业态发展四个方面分析木梨硔村“生态博物馆”营建的适宜性,归纳 营建问题和困境,提出培养原住民“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意识、创建乡村“记忆中心”、挖掘适应现代需求 的山村地域产业、完善法律法规、展开村落空间保护性设计更新实践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山地传统村落发 展迈入良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

    • 构建文创型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基于两岸乡村建设的比较

      2021, 36(2):110-116.

      摘要 (20) HTML (0) PDF 2.30 M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列举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创建与运营方式,来论 证构建文创型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模式之一;同时,比较分析了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各自特点,对中 国台湾地区通过“社区营造”计划,融合在地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经验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大陆正 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 高校帮扶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与实践路径

      2021, 36(2):117-124.

      摘要 (21) HTML (0) PDF 1.93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和政治任务。文章基 于长沙理工大学在湖南省新宁县枧杆山村的扶贫案例,分析了扶志扶智的本质内涵及相互作用;提出了 “五力”模型思想,将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科技扶贫作为着力点,研究其对扶志扶智 的协同影响;基于扶志扶智的贫困村构建了“五扶”工作模式,并探索了“五扶”工作模式的实践路径,对于 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