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从“技术人工物”到“社会人工物”

      2021, 36(4):1-7. CSTR:

      摘要 (194) HTML (0) PDF 326.83 K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一直尝试打开黑箱,对人工物从实验室微观世界走向社会宏观世界,进 而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联结统一的过程,进行经验充分地描述和说明。技术人工物作为技术载 体,成为打开黑箱的主要研究对象。然 而,当前技术人工物研究中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三大关系难题。于 是,从静态转向动态视角,发现产业化已经成为技术人工物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化过程,那些个 体性的技术人工物才能转变为社会化的人工物。产业实践活动成为技术人工物与社会人工物的转化 通 道。产业实践中的人工物呈现出新内涵与新特征。因而,产业化进程成为理解技术人工物转向社会人工 物的过渡状态,并为技术与社会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进路。

    • 生态学的哲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2021, 36(4):8-15. CSTR:

      摘要 (198) HTML (0) PDF 305.81 K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学地位显著且交叉广泛,却忽略了相关的哲学研究,而生态学哲学具有其独特意义。通 过 对 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生态学哲学、生物学哲学和 环境哲学以及采用 “ecologicalphilosophy” “philosophyofecology”和“ecosophy”三种术语收集的文献进行统计,得出生态学哲学存在与生物学哲学 和环境哲学的异同但又不可替代的基本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空白。此 外,分析导致其与生物学哲学和环 境哲学存在异同以及产生三种生态学哲学术语的原因。最后,强调哲学家应与生态学家合作开展生态学 哲学研究。

    • 我国生态技术创新的践行困境及实践路径

      2021, 36(4):16-20. CSTR:

      摘要 (72) HTML (0) PDF 214.89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体现,也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诉求。我 国 的 生 态 技 术 创 新 刚刚起步,还存在两大微观践行困境:一是企业的生态文化困境,即不少企业还是秉持狭隘的发展观念和 本位主义思维;二是公民的生态行为困境,即生态产品的高价格让许多公民望而却步,改革开放以来西方 思潮影响下的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性消费此起彼伏。针 对 以 上 困 境,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执行制 度,并强化生态考核指标;要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落地公众生态监督;不断提倡绿色减排,重 点打造绿色生活文化。

    • 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范式、议题与启示

      2021, 36(4):21-28. CSTR:

      摘要 (107) HTML (0) PDF 302.00 K (1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跨学科思潮,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日益凸显。尽管其思想来源纷杂,但也形成了一定的研 究范式:批判后人类主义与科技后人类主义。两种范式并不是界限清晰、完全独立的研究路径,而是相互 汇聚融合且形成了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的核心议题,主 要 包 括 对 人 的 解 构、技术人工物的凸显、动 物 转 向、后人类主体和生命政治等的探讨。特别是在新兴生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图景中,后人类主义绝 不仅仅是一种幻象,恰恰相反,它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以在技术化生存时代指导如何正确处理人与 技 术的关系。

    • 中国传统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

      2021, 36(4):29-35. CSTR:

      摘要 (18) HTML (0) PDF 277.04 K (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的迅猛发展引发了诸多人文思考,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资源提供了不 同于西方人文主义的新视野。从 儒 家 文 化 看,HET 的发展应该融入“仁”的 内 涵,实 现“仁 爱 万 物”的 和 谐;从道家文化看,HET的发展需要循“道”而 行,尊 重 生 命,达 到“天 人 合 一”的 境 界;从墨家与法家文化 看,HET的发展需要遵循“兼爱”与“法度”的技术规范,追求在现实层面助推个体及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 更好发展。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更强调类似于“道”之类的人文规范对技术的规约功能,强调“德福一致”的 人文取向。中国传统人文主义可以为 HET构建更具合理性的“技术-人文”关系,为 HET提供基于人文 主义的更健康的发展方向。

    • 从技术代码到设计代码:芬伯格技术批判 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2021, 36(4):36-43. CSTR:

      摘要 (80) HTML (0) PDF 315.03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辨析了芬伯格理论体系中的技术代码与设计代码两个重要概念及其理论背景与实践价值。技 术代码在“批判的建构主义”中获得其意义,旨在揭示那些沉淀在规则与技术物中的价值和利益,为技术 民主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近 年 来,芬 伯 格 在“技 系 统”的背景之下提出了“设 计 代 码”,将 对 技 术 的 批判从技术物和技术理性扩展到了技系统和社会合理性之上。然而,这一概念的扩展暴露出技术民主化 的若干局限,批判立场与技术民主化实践路径之间存在冲突,当今的技术民主化陷入道路困境。

    • 可供性与元可塑性:再探物质能动性论题

      2021, 36(4):44-52. CSTR:

      摘要 (68) HTML (0) PDF 490.55 K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回顾了认知考古学家马拉福瑞斯的共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并尝试构想了一种历时的物质 能 动性论题。前者基于可供性概念,主张技能活动源于环境可供性的引导,而非人类的意图和规划;后者基 于元可塑性概念,主张人类心灵与文化环境在演化和发育过程中是相互塑造的,外部环境具有对认知 演 化和发育的能动性。通过对能动性条 件 的 界 定,文章论证了物质能动性的共时版本并不成立,它 承 诺 的 物质能动性更多是旨在破除人类中心论的修辞策略,而历时版本承诺的物质能动性则有可能在字面意义 上是成立的。物质能动性论的历时版本不仅打破了心物二元的笛卡尔式图景,还进一步打破了基因完全 决定的达尔文式图景,展现了一种更具动态性和建构性的世界观。

    •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存在论思想对比

      2021, 36(4):53-62. CSTR:

      摘要 (73) HTML (0) PDF 378.95 K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技术观和海德格尔的技术现象学是广义的技术存在论研究的两种进路。前 者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对技术进行研究,而后者是对技术的形而上存在意义的追问。两种进路之间的差 异可以通过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和技术本体论三个维度来展开。马克思在客体上区分了古代技术和 现代技术,认为技术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现代技术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或外化;而海德格尔则是在认识论 和存在论上区分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认为技术是存在者的出场方式,现 代 技 术 是“集 置”和“命 运”。就 相同点而言,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观,都因其宏 观 性、深刻性以及较高的系统性和合理性,而 成 为20 世纪哲学诠释技术和人类生活的两种“范式”,也为以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奠定了基调。

    • 国内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述评

      2021, 36(4):63-70. CSTR:

      摘要 (365) HTML (0) PDF 1.16 M (3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在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变革,更引发了学界对基 因 编辑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国内有关基因编辑的伦理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基因编辑技术伦 理问题研究的发展,二是基因编辑技术安全风险的伦理考量,三是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尊严,四是基因编 辑技术与社会公平。虽然基因编辑伦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 与 技 术 相 比,基 因 编 辑 伦理问题的研究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文化密码

      2021, 36(4):71-77. CSTR:

      摘要 (38) HTML (0) PDF 287.93 K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化长期涵育和中国历史长期形塑的结果,是中华各民族长期交往 交 流交融而凝成的关系性存在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大一统”为特征的整体、系统和辩证思维, 以“和为贵”为核心的和文化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相 映 生 辉,互 动 共 生,共 同 铸 就 了 中 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或 曰 文 化 密 码。深 入 研 究 和 传 承 弘扬这些优质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题。

    • 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形成逻辑

      2021, 36(4):78-84. CSTR:

      摘要 (106) HTML (0) PDF 267.42 K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面貌、品质和精神状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形成具有四重逻辑: 它根植于中华优秀劳动文化中勤勉肯干、实干兴邦的文化逻辑;继承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理论逻辑; 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程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实 践逻辑。新时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 伟 大 实 践,升华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着中华民族从胜利 走向新的胜利。

    • 绩效比较:政治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2021, 36(4):85-96. CSTR:

      摘要 (40) HTML (0) PDF 421.42 K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制绩效的比较结果与其合法性密切相关,在比较中优势更多就意味着合法性更强。这 种 比 较 是 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对程序正义的观察逐渐模糊,人们更多地会从结果正义的角度进 行评价。政制绩效比较往往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展开,其评判要素则包括了性质上的对日常事务和 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以及层级上的对高层和基层的绩效水平的考察。另外,为更贴近现实,舆论宣传导 向和公共教育的影响必须纳入考量。

    • 属地官方微媒关注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实证 ———基于滇、桂两省(区)8市的数据

      2021, 36(4):97-106. CSTR:

      摘要 (19) HTML (0) PDF 369.21 K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对提升基层民主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微生活”常态化、网络抗争意识增强和“城 市 化”意识强劲但过程艰辛制约着其政治认同。 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属地官方微媒公众号关注度越高且上网时间越长,其政治认同度就越高;制度认 同在政治素养与政治认同中具有中介效应,制度认同对政治认同具有直接价值传导作用,制 度 认 同 有 助 于涵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养;优质的微媒资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效的制度实践对新生代农民 工 政治认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 高校学生资助对大学生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

      2021, 36(4):107-115. CSTR:

      摘要 (20) HTML (0) PDF 335.33 K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资助育人的视角,使用湖南省9所高校严格随机抽样2763位2015级本专科学生问卷调 查的微观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高校学生资助对大学生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助学 贷款相比,助学金对大学生的社会信任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资助让大学生 在“政策获利”感知方面有重要差别,高校学生资助对于大学生信任水平的提升通过工具效应和偏好效应 来共同实现。研究结论以期能够丰富资助育人的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信任水平提供参考。

    •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1, 36(4):116-124. CSTR:

      摘要 (23) HTML (0) PDF 904.65 K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难题,增强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动力,厚植城市 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系统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困境。研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目前有较强的创新推力、良好的共享实力、优质的绿 色动力、较好的协调效力和多元的开放活力等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产业和创新融合 不 够、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不高、绿色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对外开放空间有待提升、资源要素共享受阻等困境, 相应提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 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