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

      2022, 37(4):1-12.

      摘要 (97) HTML (0) PDF 1.12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落后的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开辟和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把握历史大势的辉煌成果,全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特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远景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一起向未来”提供了科学指引。

    • 元宇宙遇上中国哲学 ———走向技术哲学强纲领

      2022, 37(4):13-25.

      摘要 (112) HTML (0) PDF 1.47 M (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元宇宙是一种新的虚拟技术平台设想,也是一个新的有待建构的意义世界。建构元宇宙,技术哲学 不能缺场。西方技术哲学已使我们从价值非中立观点看待元宇宙,但它仅限于“物”的哲学范畴,存在着 难以统一的描述与规范、赞扬与批判、争夺与协商之争。进入“事”的哲学范畴,按照人的行动偏好与技术 的正负效应,启用中国古典哲学中辨识美德、道法、防御和律法四种对技术的调节力量,为元宇宙提供一 种四象性的整体论解释,以揭示元宇宙走向和谐秩序的应然性。由此,可以提出一种包含对称性、多样性 和元伦理性三原则的技术哲学强纲领,强调把虚拟世界问题作为现实世界问题加以对待,以便把元宇宙 建构为一种规范而健康的虚拟公共空间。

    • 人工智能: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工具

      2022, 37(4):26-33.

      摘要 (51) HTML (0) PDF 1.37 M (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变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 发展的担忧。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劳动实践的对象化工具,彰显了赋予机器自主学习能力、替代人类部分 简单重复脑力劳动和实现人机共融发展的新技术特点。人工智能在社会分工中对于生产力、交换和需求 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动预示未来迈向智能社会的趋势。人工智能与不同经济社会形态的结合会使未来的 社会形态演变为两种可能,进而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对人类本身产生不同的影响。

    • 论马克思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2022, 37(4):34-41.

      摘要 (83) HTML (0) PDF 1.42 M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技术观以人学为根本遵循,具有丰富的人学内涵。马克思技术观蕴含着完整而严密的人学 逻辑,即现实的人、实践人学和人的发展是技术的逻辑起点、逻辑主线和逻辑归宿。透视技术的内在本 质,需要坚持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并深入阐释技术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技术的创新性与应用性统 一,技术的阶级性与公共性统一。马克思技术观具有浓厚的人学现实关怀,即以技术的生产力价值促进 人的解放,彰显技术关于人的自由价值的现实追求,并以技术审美价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 努力开拓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边疆

      2022, 37(4):42-48.

      摘要 (79) HTML (0) PDF 470.37 K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技术“社会化”与社会“技术化”并行的时代,技术与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技术哲学”作为哲 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愈来愈成为显学,其中分“国别”的技术哲学研究也备受学界关注。《苏联的技术哲学 与工业化:历史·经验·启示》是一部对苏联(俄罗斯)的技术哲学和工业化以及二者之间错综复杂关系 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刻分析的学术著作,实现了技术哲学理论研究与工业化应用研究的交叉融合,开拓了 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边疆。该书对跨越320年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苏联(俄罗斯)现代化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概括,着重分析了苏联时期,特别是在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是一部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上乘之作。

    • 最低工资标准与工业智能化: 基于替代效应与互补效应的分析

      2022, 37(4):49-64.

      摘要 (66) HTML (0) PDF 1.91 M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采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与IFR公布的机器人数据,探究了最低工资标 准对工业智能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工业智能化有着显著的促进 作用;最低工资标准对工业智能化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与低技术行业更为强烈;最低工资标准会通过替代 效应与互补效应来促进工业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制 定需因地制宜;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职业培训;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

    • 减税降费、政府补助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2022, 37(4):65-76.

      摘要 (102) HTML (0) PDF 1.83 M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减税降费和政府补助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文章选取沪深 A 股526家民营上市 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年龄、规模、区域分布等特征差异视角,以企业年龄为调节变量、研发投入为中 介变量构建了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较显著的促进作 用,但企业年龄有负向调节作用;政府补助对东部沿海地区、大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对 西部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促进作用。

    • 代际转换背景下老一代农民工回退效应研究

      2022, 37(4):77-83.

      摘要 (67) HTML (0) PDF 1.75 M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年轻时进城务工、年老返回家乡的“生命周期规律”作用下,老一代农民工正动态、渐次退出城市 劳动力市场,乡村成为他们新的流入目的地。这一重要变化对农业农村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回退 的老一代农民工生计模式发生改变,他们在生命历程特定阶段同时面临着养家与养老双重压力;另一方 面,作为农村重要人力资本组成,其潜在价值不可小觑,若能积极作为,将产生多重补位效应。基于老一 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特征,结合乡村发展机遇,建构了“多元去向—发展能力”分析框架,探寻乡村振兴中匹 配自身能力的差异化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老一代农民工回退效应的政策建议。

    • 国际制裁对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2, 37(4):85-97.

      摘要 (86) HTML (0) PDF 2.02 M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检验国际制裁对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的影响,文章选用2002-2016年20个被制裁的发展中国家 为样本、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除联合国制裁外,单边制裁、双边制裁和 美国制裁、欧盟制裁的实施都会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制裁强度的增加也会加重恶化发展中国家 的环境质量。基于此,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国际制裁时,可以利用制裁主体内部的利益矛盾来弱化制裁的 破坏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可以寻求与其他国家发展互利合作的机会,可以引进更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环保 设备,可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22, 37(4):98-110.

      摘要 (540) HTML (0) PDF 2.04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选用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 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且该作用通过促进就业、增 加收入和升级产业结构等机制产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在中西部和低城镇化水平 地区更强。这进一步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普惠性和抑贫性,能够有效提升金融帮扶效应,起 到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行动方略

      2022, 37(4):111-118.

      摘要 (91) HTML (0) PDF 1.84 M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从价值维度、时代维度和目标维度探讨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 内生逻辑,审视认识弱化、过程空化、机制僵化等现实瓶颈。因此,要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创 新创业教育,必须创新行动方略,即:坚持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价值育人引领力;构建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激发全面发展内生力;搭建融入平台,形成协同育人聚合力。

    • 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路径选择

      2022, 37(4):119-123.

      摘要 (86) HTML (0) PDF 1.73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艺术呈现,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其培 根铸魂的作用。当前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目标导向、问 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抓好顶层设计,深化学科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课堂融入,不断传承 创新。

    • 新时代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力与路径

      2022, 37(4):124-128.

      摘要 (129) HTML (0) PDF 1.78 M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主体参与的动力源于均衡社会公共 利益,行使和代理好公权力,追求群众满意的政绩。为了优化公共政策制定路径,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 手:建立科学完善的部门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完善公共资源配套制度;强化 监督和惩戒,支持正向激励。

    • 关于鸦片战争“两个必然”的穿透性思考

      2022, 37(4):129-138.

      摘要 (66) HTML (0) PDF 2.02 M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身 命运而奋起反抗的伟大篇章。穿透性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必然爆发与满清 政府必然失败的“两个必然”结论。其中,应势变革、资本和技术、公司机制、制度差异、文化影响、地理方 位等因素成为引发“两个必然”的主要动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思鸦片战争历史具 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