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的“青年观”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既是一 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新时代,习近平以青年发展为着力点提出诸多相关重要论述。一是地位论,肯定 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力;二是能力论,强调青年成长需要提升精神力;三是动力论,要求增强青年成 才的多维驱动力;四是价值论,明确引领青年发展的主方向。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 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摘要:网络社会交往是基于网络媒介技术的一种信息交往方式,互联网信息环境影响网络社会交往的组 织结构与方式。网络媒介既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也因其具有信息的多元性与认知导 向性以及公众信息选择的被动性与意见趋同性,而形成网络不同交往群体相互割裂的意见壁垒,产生了 “信息孤岛”现象。网络“信息孤岛”现象实际上凸显网络信息交往的媒介决定论本质,这需要人们对媒介 决定性作用进行反思和重构,从社会文化意义上纠正媒介技术应用的偏向性,由此超越技术工具理性,摆 脱媒介技术的控制逻辑,维护网络信息空间秩序,实现网络信息交往合理化。
摘要:元宇宙的出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元宇宙具有虚拟与现实双重属性,对人 类的认知与实践带来新的挑战,在增强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会导致人的实践主体性和认知主体性的消解。 技术理性的僭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矛盾、过度追求虚拟世界的自由以及虚拟世界特有的隐匿性等, 是致使元宇宙中人的主体性消解的重要因素。在元宇宙时代,需要从正视技术的异化现象、加强现实世 界与虚拟世界的整合、维护虚拟世界的主体自由以及促进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等方面作出努力,以期 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
摘要:赫拉利对人类进化以及未来世界的预测,虽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却过分强调技术精英的作用, 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否定无产阶级的作用,导致他的理论充斥着“技术决定论”与“虚无主义”,因而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提出这些观点:“现实的人”是进化的主体;类本质实践是人进化的本质,人 与自然在进化中相辅相成;人的进化具有主体性,无产阶级具有进化优越性。就对策而言,以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为基石重新建立未来人类进化新的理论框架,一要防止技术异化,保证“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 的正向类本质实践;二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放生产力;三要建立无产阶级“自由人的联合体”,彰显无 产阶级优越性,进而实现进化理论的全面胜利
摘要:文章分析了扩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制,并选用中国2009-2019年15个 制造业细分行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中间投入效应、知识溢 出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三个渠道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竞争效应并未 通过中介机制检验。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认识扩大服务业开放对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 升的作用机制,以及为评估现实影响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就如何从扩大服务业开放角度探寻推动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促进制造业升级转型,也有重要政策启示。
摘要:采用39个经济体服务业17个细分行业相关数据,考察了服务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对服务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差异。研究跨国样本和中国样本发现,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来源是服务 出口增长的种类扩展边际而非数量集约边际和技术集约边际,中国服务出口增长的种类扩展边际对服务 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远高于跨国样本;无论是高收入经济体还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服务出口 增长的数量集约边际和技术集约边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中等收入经济体的 种类扩展边际显著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结论为全球经济体提供了通过服务出口增长,促 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路径,为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摘要:为探究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选用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 -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中间品共享效应的高技术服务 业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效果为负且不显著;高技术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和行业差异,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效应 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主要受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专业化集聚的影响,而科技服 务业专业化集聚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提高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多样化和 专业化水平将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与小城市优势条件更加吻合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模式是专业 化集聚。
摘要:选用2003-2016年中国26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系统 GMM、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集群对 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集群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且该作用是 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等机制实现的;城市集群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创 新能力,但未对西部地区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城市集群对核心地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效应大 于边缘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各地需继续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 加速区域间技术溢出,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大力推动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中心城市建设。
摘要:文学作品在文本演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异文,它是区别一部作品不同版本的关键所在。异文分为 实质性异文和非实质性异文两大类,但在作品的文本演变研究中,多数学者往往轻视甚至忽视非实质性 异文的作用。实际上,非实质性异文在作品文本演变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尤其体现在诗歌文类中。 诗歌中的标点符号、分行等作为语法和文法的一部分,承担了部分修辞功能,具有辅助性释义的作用,对 其修改会使文本产生不同的释义效果。因此,非实质性异文也参与了文本建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摘要:在“七月派”的成员中,兼备多种写作能力的阿垅在诗歌与理论批评方面的才华尤为突出,其丰富的 人生阅历、宗教感和对自我生命的赤诚,既给他的诗歌带来预言般的崇高美,也使他在大时代的冲突与变 革中遭致宿命般的人生悲剧。鉴于此,文章以诗人阿垅的创作经历与理论批评遭遇为中心,在文学、社会 学、思想史等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中,深入考察与反思了阿垅及其“七月派”同人独特而普遍的悲剧命运。
摘要:新时期以来,文学界对诗人食指的“打捞”或“挖掘”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沉潜期、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的热潮期以及21世纪初期以来的延续与新变期三个阶段。在历史现场 赋予诗歌的特殊魅力消散后,有待进一步对食指诗歌作出客观公正的整体性评价。
摘要:主流生成语法 Y—模式以句法为中心,采用句法—语义、句法—语音双接口模式。话题是语义解读 上的概念,但话题的语用属性明显,如何在语法架构中处理这一性质是困难所在。学界基于句法与语用 的互动方式,对 Y—模式进行了不同取向的修正,形成了句法(内)—语用接口分析、选择性特征分析、句 法(外)—语用接口分析三种典型方案。这些方案各有优势,但解释力均有限,仍需进一步修正以构建更 具普遍性的分析框架。汉语话题的丰富性为建构和检验话题的语法架构理论提供了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