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融科学性、整体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思想体系,推进这一思想体系的学理性 研究,揭示其结构体系与发展方式,对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 系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完整严谨的“原点—原则—原理”的学理性结构。基于“社 会人”假设的“人民性”是这一思想的“原点”,围绕人民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原 则”,在“原点”“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原理”体系。结合时代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文 明建设,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力量。
摘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扎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指 导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历 史性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彰显时代课题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 思主义理论自身提供新动能,使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国实践相互滋养、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摘要: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 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合作与理论互补。较之惯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 主义的“决裂型”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主要在于三大主题互为环节、相互渗透、相伴而行。任 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同时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思想,否则用孤 立命题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要实现从“两极对立”方法论向“主题互补”方法论 的转变,保卫恩格斯实质上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是基于世界视域批判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的解放内在于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落后国家 的发展也内在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能够同时取得胜利,致 使落后国家没有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是陷入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困境。全球无产阶级联 合起来占有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是落后国家实现解放的必由之路。
摘要:生态学因果解释与机制解释不同,前者强调“依赖关系”,后者强调“产生过程”。雷林内指出生态学 因果解释是可错的和不充分的,需要推进到生态学机制解释;达登坚持因果解释必须要由机制解释替代。 佩斯拉鲁则对此予以回应,认为生态学机制解释虽然能够回答机制是如何发生的,可是无法对整体因果 关系进行解释,生态学因果解释可以是充分的和不可替代的。事实上,对于生态学认识而言,两种不同的 解释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并且能够相互完善和补充。对生态现象进行解释时,我们可以采取综合的进路。
摘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融合涉及众多异质主体融合关系的塑造,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融合 行动者意图,催生融合效应,进而理顺生态融合行动者互动关系,揭示生态融合内在机制,构建生态融合 行动者网络。进一步通过生态融合理念的同化、生态产业关系的重塑、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打造等路径夯 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融合行动者网络,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融合水平。
摘要:基于多能动者的人机合作是当前人机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与机器作为能动者能够实现交 流、协同与合作。为了实现更加有效和优质的人机合作,应当建构集体能动性。这种建构是可能的,因为 人机合作满足集体行动、集体意向和共同结果这三个建构条件。人机合作中集体能动性的建构包括认知 维度和行为维度。认知维度借用“我们-模式”和“共享意向”理论内在解释人机合作中的集体能动性;行为 维度借用联合行动模型和随附关系理论观察和模拟外部行动从而建构人机合作中的集体能动性。
摘要:疫苗研发风险是评估疫苗研发的基本要素和伦理限度,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迫切需要 考虑的重要议题。人类对疫苗科学认知的有限性、疫苗技术异化的负向价值以及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局 限性,是造成这些风险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风险治理,推进疫苗研发,政府在强化疫苗国家储备战略规 划、完善疫苗研发指导法规、健全疫苗监管和部际间协调机制等方面应加强制度创新,提升治理能力;科 学共同体应弘扬科学精神,坚持负责任创新,以制度化咨询与对话机制,增强话语权;公众应积极参与,充 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媒体及受试志愿者对疫苗研发的支持、监督和反馈作用。
摘要:应用 WICS模型,选用湖北省81位两院院士事迹质性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深入挖掘科技领军人才的 领导力素质特征要素,对科技领军人才领导力的关键要素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构建了以 道德领导力、科研领导力及团队领导力为核心的科技领军人才领导力素质模型,并探索出科技领军人才 领导力有效提升的具体路径,即科技领军人才需提升自我修养,提高道德领导力;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科 研领导力;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领导力。
摘要:以2011-2018年中国32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地区所在城市的229个县(市、 区)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试点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及其作 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试点地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该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城镇人口集聚等机制产生,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抑制雾霾污染的效 果并不显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试点地区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在第三年治霾效应开始显现,随着实施时间增加,治霾效应愈发显著。经济水平低地区、南方地区的农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摘要:为了解双循环视角下贸易开放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重构的关系,文章基于开放的多区域空间一般均 衡模型,以中国加入 WTO 作为贸易开放冲击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 求冲击对不同规模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和就业调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 冲击显著促进了城市工资增长和就业增长;在面临国际需求冲击时,大城市由于较小的劳动力供给弹性 表现为更多的工资调整,而小城市则因为较大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大的就业调整。在国际需求萎 缩的大环境下,小城市比大城市需更加重视融入国内大市场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关键词:双循环;贸易开放;区域劳动力市场;城市规模;国际需求冲击;三重差分法
摘要: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层 面、时间层面和地区层面分别考察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通过 人力资本集聚、资源配置优化以及消费升级减缓了流入地贫困,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转移和回流效应缓 解了流出地贫困。从全国层面看,劳动力流动具有减贫效应;从地区层面看,中部地区的减贫效应优于东 部和西部地区;从时间层面看,1995-2009年(第一阶段)和2010-2020年(第二阶段)的劳动力流动都发 挥了减贫效应,且2010年以后的减贫效应更明显。本研究既为深入了解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时空异 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度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决策依据。
摘要: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以及 HS商品目录下的废金属商品数据,实证分析 废金属商品进口对中国出口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中国出口企业进口废金属商品等 作为中间投入品进行生产,将显著提高出口企业的利润水平,且该作用是通过提高出口企业成本加成产 生的。据此,要完善对废金属商品进口监管,提高进口质量,允许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废金属商 品进口,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影响国内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成本加成,从而提 升企业利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