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地缘政治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及应对路径
    罗晨月,李春顶
    2024(2):99-112.
    [摘要](1057) [HTML](0) [PDF 647.11 K](3095)
    摘要:
    地缘政治冲突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和冲击。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能够在整体上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但大豆、玉米等部分粮食作物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价格及对外投资等方面,仍然遭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因此,在政策上要加强风险识别、监管及预测,立足国内生产形势,巩固多方位的国际农业合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2  从软实力到影响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机遇、挑战与战略举措
    李诗芹,张可荣,陈浩凯
    2022, 37(6):11-19.
    [摘要](970) [HTML](0) [PDF 1.19 M](407)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文化领域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征程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存在机遇与挑战。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 署,应当从四个方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 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是加强国际传播 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四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3  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陈德钦
    2009(2):75-79.
    [摘要](949)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个阶段。新中国六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主要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主要的现实启示有: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必须注重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4  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论略
    夏建国
    2009(3):90-94.
    [摘要](86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人类文化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统一体。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是同一种文化的两种属性,两者统一于具体的文化形态当中。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其时代蕴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  中国科技伦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汪 琛 , ,徐 飞
    2024(5):61-67.
    [摘要](786) [HTML](0) [PDF 466.08 K](1903)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通修课程、科技伦理继续教育课程和科技伦理专题开放课程共同组 成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然而,面对日益复杂、非线性且领域分殊的科技伦理风险,科技伦理教育 仍然存在关注意识不强、研究力度较弱、教学内容缺乏统筹及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强化我国科技 伦理教育体系建设,必须配套建设体系化的科技伦理教育课程,以科技伦理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支 撑,促进科技伦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教师在科技伦理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6  国内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述评
    刘怀远,陈浩凯
    2021, 36(4):63-70.
    [摘要](785) [HTML](0) [PDF 1.16 M](4787)
    摘要:
    基因编辑技术在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变革,更引发了学界对基 因 编辑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国内有关基因编辑的伦理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基因编辑技术伦 理问题研究的发展,二是基因编辑技术安全风险的伦理考量,三是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尊严,四是基因编 辑技术与社会公平。虽然基因编辑伦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 与 技 术 相 比,基 因 编 辑 伦理问题的研究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
    7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韩 峰,黄 敏
    2022, 37(4):98-110.
    [摘要](783) [HTML](0) [PDF 2.04 M](1020)
    摘要:
    为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选用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 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且该作用通过促进就业、增 加收入和升级产业结构等机制产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在中西部和低城镇化水平 地区更强。这进一步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普惠性和抑贫性,能够有效提升金融帮扶效应,起 到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8  中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历史进路
    廖 莉,陈万球
    2020, 35(2):33-40.
    [摘要](773) [HTML](0) [PDF 1.37 M](4783)
    摘要:
    中国工程伦理规范发展路径经历了三个时期:孕育与创建时期,关注工程师的职业操守与实业救 国;重建与停滞时期,强调工程师的行业责任与工程兴国;恢复与发展时期,重视工程师的行业责任、社会 责任和科技强国。发展路径的探析预示了中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发展趋势:设定一致的伦理规范标准,推 进中国工程伦理规范建制化进程;促进工程职业自主化和推动工程伦理规范国际化发展,占领国际伦理 规范制度主导权;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
    9  数字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系统应对
    陈方芳 , ,陈潇雪
    2024(3):16-23.
    [摘要](730) [HTML](0) [PDF 532.28 K](1355)
    摘要: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系统性防范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是维护总体国家安 全的应有之义。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网络“拟态环境”消 解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降低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感,“信息茧房”堵塞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信息失序”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 度等方面。对此,高校应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治理 水平、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方面系统提升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10  产业融合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王海成 ,姜长云 ,付志远
    2024(1):85-95.
    [摘要](718) [HTML](0) [PDF 557.20 K](3433)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涉及多个维度的复杂概念,由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情境等差异,在已有研究中关于产业融合的概念、前因后果等一般性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也未形成相对统一的产业融合系统性理论研究框架,这使得许多学者在尝试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实践相结合去研究中国具体的产业融合模式、产业融合路径、政府规制、产业政策等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理论和政策研究滞后于实践,很难解答系统性、机理性且符合中国实际情境的问题。文章以梳理产业融合的概念、形式为基础,对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等一般性问题进行归纳和展望。未来研究可以围绕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融合理论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下的产业融合问题、产业属性差异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11  中美禁毒合作的非传统安全向度 ——以芬太尼治理合作为例
    王秋怡,蒋天益
    2025(1):109-120.
    [摘要](571) [HTML](0) [PDF 573.56 K](72)
    摘要:
    由芬太尼泛滥引发的药物安全危机已成为当前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中美两国 曾因芬太尼问题存在诸多争端,但在 2023 年又重新开展禁毒合作。中美关系影响下的合作意愿,以及两国对芬太尼问题的认知分歧共同塑造了两国对芬太尼治理的集体认同,进而影响两国的禁毒合作。中美关系在跌至历史性低点后回温,两国的禁毒合作意愿随之加深;两国选择搁置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分歧,使得认知分歧得以弥合。中美两国各自的合作认同通过互动凝聚成高度的集体认同,最终促成两国在禁毒议题上从冲突转向合作。当前,中美两国在技术交流、执法协调、物质列管等多个方面开展 合作,通过多种路径推进芬太尼治理。
    12  重审巴斯·范·弗拉森的观察概念
    李元明
    2020, 35(6):26-32.
    [摘要](542) [HTML](0) [PDF 430.30 K](1228)
    摘要:
    Compared with the British empiricism of the 17 th and 18 th centuries,empiricism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values the epistem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nobservable and the observable.Bas van Fraassen,the founder of constructive empiricism,chooses the objectual notion of observation toavoid the challenge of the thesis of theory-ladenness.And he insists that observation is unaided human perception,and completely denies the cognitive value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The role that the thesis of theory-ladennes plays in the debate between scientific realists and constructive empiricists about the unobservable-observable distinction(UOD)is rather subtle.Unfortunately,Van Fraassen′s notion of observation is unconvincing due to his neglecting the intentional character of scientific observation.
    13  信息政治学视域下的数据殖民主义研究
    李 帅,李震邦
    2024(2):33-41.
    [摘要](511) [HTML](0) [PDF 516.28 K](1437)
    摘要:
    数据殖民主义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殖民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其主要通过利用数字平台和网络设备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剥削。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范式中,数据殖民主义与信息政治学具有某种理论关联性,如二者都把“信息”当作其理论建构的基本要素,在对数字平台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上具有相近的看法,尤其强调建立开放共享平台的重要性,这为二者的对比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立足信息政治学考察数据殖民主义需要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信息政治学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变革的“元叙事”来夯实自身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数据殖民主义批判也需要从信息政治学中汲取数字时代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养料来拓展自身的理论深度和批判维度。
    14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分析 ———基于科学哲学的文本考察
    庞西院,肖显静
    2022, 37(1):26-33.
    [摘要](509) [HTML](0) [PDF 458.29 K](3241)
    摘要:
    作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假说-演绎法虽被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内涵却存在分歧。何谓假说-演绎法?究竟是否包含假说的提出?有学者认为假说-演绎法包含假说的提出;有学者却持否定立场,认为假说-演绎法并不涉及假说的提出。前一种观点把假说-演绎法视为假说的提出及其检验的方法;后一种观点则把假说-演绎法理解为从假说中演绎出预期结果,进而对假说进行检验或确证的方法。为了明晰假说-演绎法的具体内涵,一方面,文章从科学哲学文本考察的视角对比了正反两方观点。另一方面,对假说-演绎法的概念渊源、词典解释及造成概念误读的两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给出了假说-演绎法的具体内涵。
    15  文化安全:风险的现实与现实的风险 ——基于北约国家“认知战”新动态的前沿考察
    丁 剑
    2024(4):101-109.
    [摘要](503) [HTML](0) [PDF 0.00 Byte](1140)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认知战对全球文化安全的影响及其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 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北约利用文化软实力影响全球权力结构的策略,指出其通过控制公众意识形 态和对文化的认知来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并揭示这种策略对他国文化主权和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为 有效应对这种非传统安全风险,需要优化国家的文化安全策略,建立更加全面的国家认知安全机制,以 增进决策者及公民对认知战的了解,提升他们对文化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
    1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泰国投资 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 昊,赵子薇,李川川
    2024(3):53-61.
    [摘要](497) [HTML](0) [PDF 550.00 K](2394)
    摘要:
    文章基于 2015-2022 年成立的 431 家泰国中资企业经营信息,考察“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中资 企业发展状况。其中,2018-2022 年,泰国中资企业总营收和净利率数据显示,泰国中资企业整体发展 态势良好;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数据显示,部分泰国中资企业可能面临较高财务风险。案例分析发 现,泰国中资企业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重视资金结构合理调节。文章从微观层面厘清泰 国中资企业的经营绩效,进一步为中国企业赴泰国投资提供实践参考。
    17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初论
    张可荣
    2009(2):89-94.
    [摘要](458)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李大钊终身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自觉从"民族复兴"理念出发探索国家出路而有卓越思想的先驱者。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视野广阔,内涵丰富,认识深刻,特色鲜明。本文主要论述了他的"第三新文明"说、"崇今"说和"中心势力"论。
    18  公司财务舞弊的智能识别与模型优化策略
    曾小青,唐湘勇
    2021, 36(1):81-92.
    [摘要](441) [HTML](0) [PDF 801.99 K](1191)
    摘要:
    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隐蔽、手法 多 样,扰 乱 资 本 市 场,损害投资者利益。传统方法对财务舞弊识别困 难,而近年来智能财务技术发展迅速,为识别财务舞弊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 A 股 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筛选出2338条舞弊 数 据 和4676条非舞弊数据进行对照,构建了基于逻辑回归、 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四类模型,并通过调参进行模型比较和优化,智能识别财务舞弊现象。研 究发现,财务杠杆、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十个财务指标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意见两个非财务指标对模 型有较好的解释力;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模型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19  《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动因、影响及对策
    王思丹
    2023, 38(6):93-104.
    [摘要](423) [HTML](0) [PDF 547.89 K](543)
    摘要:
    《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是欧盟从经济自由的开放主张向经济安全的保守立场转变的重要制度框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政策具有深远影响。《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提出了安全风险识别和去风险化路径,主要关注供应链、基础设施、尖端科技、网络和数字信息等领域。从安全关联角度来看,《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的出台动因较为多元,包括经济、传统地缘政治、能源、科技、生态、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相关战略安排也会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以及欧洲内部的协调统一。我国可以从安全、发展和文明交流三个维度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中欧双方经济合作与非传统安全的交流对话,增强双方在经济发展和贸易领域的良性合作,促进中欧各层次的对话和交流。
    20  论目的犯的类型
    杨立州 刘鑫
    2009(4):55-59.
    [摘要](406) [HTML](0) [PDF 0.00 Byte](21)
    摘要:
    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主观要件中的独立要素,其内容超出目的犯这种犯罪故意的认识范围,属于主观的超过要素.根据目的与构成要件行为的关系,目的犯可以分为断绝的结果犯与短缩的二行为犯;以刑法是否明文规定为标准,目的犯可以分为法定的目的犯与非法定的目的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今日访问
    您是第位访问者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